昨天看了同学转的一篇文章,叫做《优秀是怎样炼成的》。文章中大多是引用了一个叫何莎莎写的博文。她的博文主要是讲了自己申请到哥大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其实牛人们也有很多挣扎与痛苦。
(她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36683f0100olmd.html)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把她博文看了一遍,拣选了2段最让我有感悟的摘抄到这里。
第一段是 “08年的时候我看了一个在普林斯顿读英美文学的姐姐写的帖子,很感人很励志,里边的很多话我都能记住了。帖子里的那个姐姐,也是历经磨难最后才去到那里的,她先是在一个普通高校读本科,然后去了北大读研究生,接着申请Dartmouth
College (就是曾子墨的母校)读英美文学的研究生,然后最后才申请到普林的全奖PhD。你想想,大学4年,北大三年,Dartmouth 三年,普林大概要7-8年,甚至10年,才能走完一个比较文学的路。你可以说,一个女人的青春都逝去了之类的话,没错,一个女人搭进去了最少14年的青春。但是读比较文学就是她的梦想,我们干什么事情,不管你是进华尔街,进律师所,公务员,出国读master,读PhD,考研,青春不是在逝去呢?青春逝去没有什么可悲可叹的,在有生之年因为自己的懦弱没有拼尽全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才是可怜之人。”
第二段是作者总结自己成功经验的时候说的 “永远要知道自己下一个时刻在干什么,能干什么。从前在香港的时候,每次和男朋友撕心裂肺地吵架,我总是会绝望地说:“我真的不知道一年后我会在哪里,变数那么大,人心说变就变。”其他的话我记不清了,只是记得他对我吼过的一句话,你今天之所以落到这个地步,就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一年后会在哪里。我觉得我毕业后之所以荒废了那些年,就是因为我对未来没有全局的把握。生活,早就不在是小时候,只要按部就班的写作业,做卷子,就能考好,就能升学,就能买新书包和新文具。老天是如此苛刻,你只不过稍微打了一个盹,几年就这样荒废过去了……简而言之,就是要对自己未来至少2年要有一个全局的计划,别告诉我计划赶不上变化。什么时候工作,考GRE,出国,心里都要有一个清清楚楚的schedule,一个个deadline。缺少这个核心,planner 上的日常完成事项不过是花花绿绿的遮掩而已。问问自己,我做的整个长远的计划,是我真正想要的吗?是我真正喜欢的吗?我试着了解过它吗?这个2-3 年的计划,越早越好,最好从大一开始,就逼着自己逐渐在头脑里形成自己2-3后会在哪里的前景。……如果,人生,也如数学一般要精准计算,能避免多少无用功?”
最近每天都在想前途的问题,想到头痛。
其实我心里是有答案的吧,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只是这个目标实现起来有点困难。
可是又有什么梦想实现起来很容易的呢?
22了,想到如果30岁我还一事无成就好紧张……只有8年了啊~!岁月不饶人,成名要趁早!
迷茫的时候,总是想到刚开始工作时同事说的一句话:“你还很年轻,有很多选择的”。这位(韩国)同事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在北大留学读本科,然后又回到韩国外大读硕士,现在在上海社科院读博。中文爆好,也充分融入了中国的生活,几乎和中国人没差了。虽然他不知道,但是这句话真的给我很大的鼓励和希望。
未来的我在哪里?
既然我心中有答案,就往那个方向走吧!

评论